2019-09-010次瀏覽來源:網絡
在繼上海、紛紛實行積分落戶政策后,上海積分落戶政策終于姍姍來遲。上海戶口留學生戶口留學生落戶根據征求意見稿的要求,一個人只要有上海居住證、不滿45歲、在京連續繳納社保7年以上、符合計生政策、無犯罪記錄等條件,便可以申請積分落戶。這意味著“北漂”有機會變成“上海人”。 上海的積分落戶,正是全國戶籍改革的一部分。去年,國務院在戶籍改革相關意見中統一要求,城區人口超過500萬人的特大城市應該建立積分落戶制度,允許外地人落戶。隨后,深圳、天津、重慶、、上海等15座特大城市或超大城市均已提出積分落戶。當然,上海也不能例外。 然而,不得不說的是,上海作為特大城市的一個代表,外地人落戶一向標準嚴格,擁有“上海人”身份不那么簡單。現如今準備實行積分落戶政策,對于“北漂”族來說,這無疑讓他們看到了真正融入上海這個城市的希望。 據統計,,上海市城六區常住人口為1276.3萬人。而上海市“十三五”計劃的建議提出,未來5年要嚴格控制上海人口規模,城六區常住人口比下降15%左右。這意味著東城、西城、海淀、朝陽、豐臺和石景山的人口將不增反降,減少近200萬人。 在歡喜的背后,也有不少人表示焦慮。積分落戶,是否會讓上海人口瘋長? 實則不然。從目前已經落實積分制落戶政策的上海、來看,兩個城市仍然是以嚴控人口為前提,條件苛刻。報道顯示,2013年至通過積分制得到戶口的人數僅為六千人,與數量龐大的當地非戶籍常住人口相比只是很少一部分;上海非戶籍人口一千萬出頭,但居住證制度實施12年,辦理者僅有十分之一。而上海的積分落戶政策,和這兩個城市相比,限制人口過快增長的導向性更為明顯。 有關專家也認為,積分落戶會導致人口劇增的觀點并不正確,上海實施積分落戶政策,是在人口實行總量控制的前提下,讓人員落戶機制多樣化,引入機制也會更加公開透明。 換言之,上海實行“積分落戶”,一方面是為了優化市民素質和人才結構;另一方面,激勵外來人口在上海遵紀守法、服務社會、愛崗敬業,而絕非鼓勵全國人都向上海匯集。 同時,積分落戶政策與控制城市人口規模,二者也并不矛盾。人隨業走,上海控制人口增長,更應從加強城市功能的規劃、產業結構的調整、服務設施外移等手段,進行相關人口疏散。而當下,政府正在疏散上海的“非首都功能”,這與“積分落戶”同樣為優化城市結構的舉措。